河北8岁小囡在苏州成功“修心”

本报记者 朱瀚墨

在人体右心房与右心室间,三尖瓣犹如一道“单向阀门”。若“阀门”锁闭,静脉血进不了右心室,不能到达双肺进行氧合作用,就会导致流向全身的血液含氧量极低,从而使人体持续缺氧,严重威胁生命安全。


(资料图片)

8岁的河北小囡欣欣(化名)出生时被发现患有罕见复杂先天性心脏病。除了三尖瓣闭锁,她还有房间隔缺损、室间隔缺损、肺动脉狭窄等多项心脏结构畸形。近年来,病情越发严重。从6月28日到7月24日27天时间里,苏州市立医院心血管病中心的叔叔阿姨们为她悉心治疗,帮助她成功闯过一道道生死难关,重新点亮生命之光。

“小紫人”找到苏州心血管病专家

由于先天性心脏病复杂严重,欣欣曾被诊断很难活过5岁。为保障孩子身体的氧需求,欣欣1岁半时,心血管病专家李巅远教授曾为她做了一期手术,吻合上腔静脉和右肺动脉,使上半身静脉血直接进入肺部进行氧合,以降低右心室负荷、改善心脏功能、促进肺血管发育,为下一步手术创造条件。

在手术帮助下,欣欣闯过第一道生命难关。但随着她逐渐长大,身体的氧需求也在不断增加,她的运动耐力不断降低,走路不到百米便几乎喘不上气。由于身体长期缺氧,她的手指指尖膨大,嘴唇和四肢末端青紫,逐步变成了“小紫人”。看着孩子精神状态日渐萎靡,6月28日,家人带着欣欣,从河北邢台驱车15小时来到苏州,再次向李巅远教授求诊。

“正常人有两个心房、两个心室,而欣欣目前只有一个心室在工作,不能完整完成肺循环和体循环,导致身体供血、供氧严重障碍。一场感冒,都有可能让她心力衰竭甚至死亡。”李巅远教授发现,此时,欣欣的脉氧只有74%,远低于同龄孩子95%以上的正常值。为挽救孩子生命,二期手术箭在弦上。

经过充分的术前检查,市立医院心血管病中心李巅远、张海锋等专家会诊判断,欣欣符合手术指征。7月8日,在李巅远教授的带领下,中心团队联手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辅助团队为欣欣手术,让下腔的静脉血也通过“外管道”,流进肺部进行氧合。至此,欣欣的静脉血全都顺利进入肺部氧合,变为含氧的动脉血供给全身,从根本上改善了缺氧问题。

手术共进行了3个半小时,克服了患者年龄小、体重轻、开胸粘连、出血等术中巨大风险。随后,欣欣顺利转入重症监护病房。在护理团队的精心照料下,欣欣又相继闯过感染、拔管等难关,术后6小时便成功气管拔管,第二天就转入普通病房,脉氧也恢复到93%,粉红的小脸上充满生机。

“小娘鱼”记住了叔叔阿姨的疼爱

7月24日早上,远远看到李巅远教授带队查房,欣欣拿起床边写着“医德高尚医术精 关爱病患暖人心”的锦旗,送给李叔叔。在与治疗团队拍完一张特殊的全家福后,欣欣一家收拾好行囊,顺利出院。

“其实,欣欣5岁跨过第一道生死关时,我们就打算找李主任做二次手术了。”谈及往事,欣欣的姑姑声音有些哽咽。她告诉记者,欣欣家境贫困且父母残疾,全靠奶奶和姑姑接济生活,因此错过了二次手术的最佳时间。

了解到这些情况后,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为欣欣申报了“童心无忧”帮扶项目,并顺利拿到一笔善款。加上医保报销,到出院时,欣欣的家庭总计自费不到2万元。“虽然困难,但一家人都想着要尽最大努力救孩子。”欣欣姑姑说,来苏州之前大家估计,手术怎么也得十七八万:“现在,心里的石头落地了,孩子未来的生活也有了保障。”

“住院期间,欣欣也是李巅远教授的最大牵挂。”心血管病中心医生房海兵说,每次查房,他都要特意看看小姑娘的恢复情况。欣欣懂事、乖巧,中心医护人员对她满是怜爱。怕她吃不饱,护士长赵燕买来肯德基、麦当劳;怕她住院无聊,教授助理任志鹏和李欣给她带来了小熊猫玩偶、点心盒;为弥补她不能出游的遗憾,护士王金香带来了别具江南风情的小旗袍。面色红润的欣欣穿上,俨然地道“小娘鱼”。

“孩子得到了救治,未来有了希望。家庭也放下了大包袱,恢复了生机。”李巅远教授说,欣欣的生活有望逐步恢复正常。成功救治欣欣,也意味着医院心血管病中心的诊疗水平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:“我们将进一步落地先进技术,让苏州老百姓足不出市,就能享受到国内外先进的医疗服务。”

关键词:

x 广告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3 今日仓储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3005074号-40   联系邮箱:5 85 59 73 @qq.com